慢性腎炎可以治癒
儘管慢性腎炎也屬於慢性炎的一種,但慢性腎炎與其它慢性炎有一定的區別,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腎結構的不可再生性。腎的結構單位會壞一個少一個,不能再生,這就很危險,說明一旦有腎的結構單位被破壞,腎臟再回到正常時的功能貯備的可能性是零。這與肝臟形成鮮明對比,肝臟被破壞後,可以完全修復再生。
故腎炎一定要早治,越早越好。 慢性腎炎的病因至今也沒有搞清楚,但腎損傷後修復是可以做到的,營養素可以盡最大可能修復能夠修復的部分,將炎癥扼制住,阻止其繼續蔓延,並逐漸使炎癥消退,將腎炎治癒。臨床上治療腎炎,更多地使用激素,激素治療本身就不是從根本上治癒腎炎的方法,因為腎炎不是因為體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即使暫時將病情穩定住,也會看到一些患者多少年後發生尿毒癥,也就是說,腎炎並沒有真正治癒,炎癥還在不斷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蔓延。營養素治療慢性腎炎,一方面修復腎臟的損傷,另一方面對體內的各系統功能紊亂進行糾正。這樣就可以達到治癒。
在治療腎病時,很多人包括醫生對蛋白質的使用有所顧忌,認為本來腎就壞了,使用蛋白質會進一步損傷腎功能。
這是沒有必要的擔心,首先,不管是不是使用蛋白質,患者每天都有尿蛋白,這說明蛋白尿與是否使用蛋白質無關;其次,大量蛋白質每天被尿出,身體處於低蛋白狀態,很多器官的蛋白質會被抽調來轉變成血液中的蛋白質,所以不補充蛋白質,全身各器官都會進一步受損,其中以肝腎受損最為嚴重;
第三,尿出的蛋白不一定是您吃進來身體吸收的蛋白質,因為身體要經過肝臟進行蛋白質代謝,合成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第四,有足夠的蛋白質供給,才能平衡機體的免疫功能,修復損傷的腎臟。所以在腎功能沒有明顯異常的情況下,蛋白質一定要大量使用,不會對腎產生任何負面影響,反而會加速腎功能恢復和腎結構的修復。
睡不著(失眠)與睡不醒
失眠是一個讓人很痛苦的疾病,人類進化到今天,一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在進化過程中,身體形成了一整套的生物鐘,不同時段,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狀態不同;不同時段,身體裡各種激素及其它一些物質的生產、分泌都有所不同。而失眠打亂了這套生物鐘的節律,會導致身體各器官系統出現各種問題。
人為什麽要睡覺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體各器官系統需要自我修復和功能狀態的調整。從早上您一睜眼醒來,您身體的各器官系統就只有一個任務,就是全力以赴支持您的各種活動,您的走、跑、跳,您的思考,您的喜、怒、衰、樂、悲、恐、驚等等,這是一項非常複雜、非常繁重的任務,即使各器官系統自己受到一些傷害,他們都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睡眠正是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將自己的問題解決以便第二天更好地支持您的各種活動。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才有在充足睡眠後神清氣爽的感覺。睡眠不充足,您的大腦就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您就頭腦不清、頭髮蒙;您的肝得不到休息,您的脾氣就不好,容易煩躁;您的心臟得不到休息,您就會出現心慌;您的肌肉得不到休息,就感到疲勞,容易氣短、胸悶。
長期失眠,包括不按時睡覺熬夜的人,身體裡很多器官會造成長期慢性損傷。這種損傷會造成很難治癒的疾病,比如心臟的慢性耗損,會導致一些心肌細胞萎縮消失,在早期是不會表現出什麽癥狀的,但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旦癥狀顯現出來,再治療起來就困難了,因為那些死去的心肌細胞不可能再長出來。 可見失眠是多麽嚴重的健康問題。失眠從小就可以發生。
很多小孩兒甚至新生兒夜裡哭都是因為失眠,很多小孩兒腦後一圈頭髮消失發白(醫學上稱為枕禿)也是失眠或睡不踏實造成的。孩子很小,還不會走,他睡不著覺又不能像您那樣起來幹點什麽,他還只會躺在那裡搖頭晃腦或因為睡不踏實迷迷糊糊晃腦袋或翻滾,久而久之,枕禿就形成了,也就是說,枕禿是孩子用頭和枕頭不斷摩擦形成的,您想想孩子得多痛苦。
小孩兒失眠主要是因為缺鈣和其它一些營養素缺乏,而大人的失眠情況就複雜一些,但仍以鈣缺乏為主,絕大多數失眠的人在用上營養素後,最快的三天之內就可以熟睡了。但也有個別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包括這些人的性格類型、工作性質、心理問題和營養缺乏。
性格比較敏感的人,遇到一點小事也不得了,什麽事都往自己身上攬,人家無意中的一句話也想是不是那個人在有意說我。
工作中頭緒比較多、亂,每天要考慮很多事,內心世界不安靜等等都會影響到睡眠質量。這些人也是最容易發生所謂更年期綜合症的高危人群。 藥物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失眠問題,太多的人,一開始吃半片、逐漸不得不加到一片、二片、三片、四片……甚至七片、八片,仍然睡不著。服用治療失眠的藥物仍無濟於事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像小孩子餓得睡不著,您不給他吃的而是打他,強迫他睡,效果一定很差。
藥物不但不能治癒失眠,還會導致肝臟嚴重受損,還造成很多人對睡覺產生心理恐懼。補充營養素是給機體食物,是治癒失眠最合理的方法。睡得著覺的人根本無法體會失眠人的痛苦。一位60多歲的老人,因為睡不著覺已經到過很多醫院就醫,但一直效果不佳,而且在她找到我時,她已經連續三天沒有合眼了,她拉著我的手,那種懇求但又無助的眼神,那張蒼白且浮腫的臉,那一頭蓬亂的白髮,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營養素不到一周的時間幫她解決了問題。我的學生小馬在給家裡的媽媽打電話時,母女兩個在電話兩端痛哭,媽媽的負擔很重,要掙錢供她和弟弟上學,白天的勞動量很大,可夜裡又睡不著。她的媽媽實在受不了失眠的折磨,想自殺。營養素輕鬆簡單地治癒了她的失眠。營養素治療失眠的療效有時甚至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它不光是安神,保持神經精神系統的穩定性,還有極好的解壓能力。胡女士的爸爸被懷疑是肺癌,在醫院就診等待最後確切的診斷。這種等待跟等法院的判決是否是死刑的感覺差不多,因為一診斷成癌那就是九死一生,您說他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營養素僅使用三天,他20多年的失眠就消失了。 好的睡眠質量應該是躺下很快入睡,該醒時就醒,而且醒後全身輕鬆,有睡一宿覺很過病很解乏的感覺,睡醒了非常精神,神清氣爽。但有一些人卻不是這樣,他們不是睡不著而是睡不醒,每天覺很多,總也睡不夠,白天睡夜裡也睡,早晨醒後還想睡,賴在床上不願起,白天工作時容易頭腦不清,記憶力減退,容易忘事等等,這些都說明您的身體處於透支狀態,所謂透支,其實就是營養素供應不足的後果。這種現象極普遍,我在給醫科大學的學生上課時,經常看到,一宣布下課,很多學生都趴在書桌上睡覺,這是典型的營養不良的表現。
精神疾病並不難治
您真的不要小看營養學,太多人把家中“科學飲食”看作是營養學,把醫院的營養配餐看作是營養學,其實他們不過是營養學中的冰山一角,只有把營養學上升到“營養醫學”或叫“營養治療學”的高度,真正用營養學的知識維護健康治療疾病,才能還給營養學本來的面目。而且筆者認為營養醫學比營養治療學的稱呼更貼切,因為前者涵蓋的內容要廣泛得多。營養學非常博大精深,透過這本書您可能覺得營養學很簡單,是的,營養學有簡單的一面,只要您張嘴把營養素吃進去,您就已經用營養學維護健康了。但營養學也有極其複雜深奧的一面,複雜到人體有多複雜,營養學就有多複雜。
營養學滲透到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您的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個想法都跟營養有直接關係。表面上看,生活中似乎有很多突發事情,很多人認為是偶然事件,其實生活中幾乎沒有偶然事件,全是必然。
比如撞車,怎麽撞的是您而不是別人呢?
一定是您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下降了。還有人講他沒注意他想事呢,過馬路為什麽不注意?人什麽時候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俗稱腦子走神)?就是在營養跟不上疲勞的時候。看看足球比賽的情況,足球賽剛開始時,隊員個個精神抖擻,非常活躍,見球就追,而下半場快要結束時,個個體力嚴重透支,球從他身邊過都反應不過來,解說員講某某隊員注意力不太集中。再想想我們自己,當我們疲勞很累的時候,別人跟我們說話我們可能根本聽不進去,很快腦子就想別的去了。而且營養素缺乏時,您的想法都會出問題,會出現很多稀奇古怪的或消極的想法,遇事容易想不開。 一位患有嚴重腰腿肩頸疾病的大姐找到我給她做營養指導,不到60歲,頸椎和腰椎都有些強直了。她來到我這裡後,跟我聊到一個問題:她以前到骨關節病的專科醫院去治療時,曾經有過很奇怪的想法。這種想法讓她很恐懼,就是她到醫院去看病時,那個醫院的大樓很高,在爬樓梯時,一邊爬一邊想:我要是從這兒跳下去會不會摔死呢?有時甚至會停下腳步向下看看,測測高度,甚至有一點想試試的衝動。當她把這個奇怪的想法說給其他病友時,她發現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這就是營養缺乏的後果。 同樣,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都是以營養缺乏為基礎的。
因為精神壓力是需要緩解的,而緩解這些壓力的手段只有兩個:營養素解壓和有效的溝通,兩者缺一不可。兩者中以補充營養素為基礎。一個朋友,才認識一個多月,他的妻子和弟弟的媳婦吵了一架,非常生氣。她的性格是比較內向的,生氣就自己“享受”,也不跟別人講,結果癥狀出來了。胸悶氣短、心慌、全身乏力、沒有食欲、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頭暈背痛、情緒不穩、煩躁。先生一看非常擔心,就說找我看看。結果才認識不久,可能覺得不好意思,妻子就說先去醫院查,查出問題後再來找我。兩個月的時間,先後去了五個大醫院,一邊檢查一邊治療,狀況越來越重,還出現了發燒。等到找到我時,她和她的先生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她一個上午就在家哭兩次,發愁而且越治越感覺沒希望。同樣沒有借助其它的治療手段,連心理治療都沒有做,只給她做營養指導使用營養素,只兩周的時間,她的所有問題就全部解決了。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一些事情還沒想明白沒看開就把它們放過去了,這樣很危險,這些事情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它們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潛意識的問題要重視起來,它有時會嚴重幹擾我們的行動、情緒、思維方式等等,甚至會決定您的成敗。例如,在一場比賽中,某個隊本來能力很強,有絕對把握戰勝對方,但賽前在思想上輕敵了,上場後會看到這些隊員動作遲緩、技術動作不到位,即使是在落後的情況下,也提不起精神,最後輸掉比賽。按道理講,都快輸球了,該拚命了,他們表面上看也不再輕敵了,但就是打不起精神來,為什麽?是潛意識在作怪。是因為在潛意識裡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人的意識狀態可以歸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我們可以隨時進入的意識狀態,醫學上沒有給我們清醒時的意識狀態起個什麽名字,只做一個描述,如意識清醒等,為了便於理解,我幫您給這種意識狀態起了個名字,您可以稱之為常意識或明意識。另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潛意識。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充斥在我們周圍,很多事情還沒想明白就又來了下一個事情或問題,這樣就會讓一些有負面影響的問題沈積下來進入潛意識,而在這個層面上發揮作用。很多人經常會心煩、不愉快,卻說不清是什麽事引起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潛意識在作怪。
如何解決潛意識的問題呢?
這就要經常檢討自己的內心世界,要像看一本書那樣,如果有一些頁沒看就翻過去了,一定會妨礙我們對整本書的理解。怎麽辦呢?要重新一頁一頁地翻,看哪一頁沒讀過,要找出來把它讀明白,再去讀下一頁。對待潛意識的問題也要這樣做,是哪些事情在暗中干擾您的情緒?要一個一個地找出來,把他想明白,才會釋然。
想一想藥物能幫您看開一件件原來沒看明白的事嗎?
精神疾病的發生往往也是一個慢性過程,也有亞健康狀態,即精神疾病的早期階段,只是此時沒有明顯的精神癥狀。是一連串的事情給精神壓力的過程。各種各樣的程度不同的打擊對精神不斷施加影響,最後因為什麽事而引發出癥狀來。一些朋友看過《祥林嫂》的電影或話劇,看看祥林嫂的“發病過程”就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一些精神疾病的發病過程。祥林嫂命很苦,跟她的第一任丈夫沒過幾年,男人就死了(一個打擊),結果她被婆家賣給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賀老六(一個打擊),還好,賀老六人不錯,對祥林嫂也很好,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她內心的創傷得到一定的緩和,不料好景不長,賀老六又病死了(又一個打擊),而且禍不單行,她的孩子阿毛又被狼叼走了(又一次打擊),一次次的打擊最終讓她神情恍惚、瘋瘋癲癲。 這樣的發病過程本身就決定了對該類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應該是關心他、愛護他、帶他重新認知、帶他一起去體驗、體會、培養他正確的思維方式、帶他站到一個更高的思想境界去看待以前發生的事,將以前在心理和思想上的結一個一個幫他打開,他的病也就從根本上治愈了。藥物是不會做到這些工作的,只能讓人的思維更加紊亂,讓這些患者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力下降,正常反應變遲緩,語言能力減弱……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絕大多數的精神病患者不是越治越輕,而是病情越來越重,越治越沒信心。即使少數病人用藥後表面上治愈了,但這些人的行為舉止、面部表情仍不太正常,更重要的是他們脆弱的心理沒有得到改善,稍微遇到點兒什麽事就又覆發了。
焦慮、抑郁可能是目前最常見的精神問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在選擇上出了問題。一位男士在單位任副處長,工作上很努力,但自認為自己能力有限。不料被領導器重,要將他任命成處長,這下他的壓力很大,不想去上任,但又怕領導失望,辜負了上級領導的美意和對自己的重視。去當處長又擔心自己能力有限,幹不好,也會對不起上級領導對自己的厚望,還被別人笑話。是去還是不去呢?去?不去?去?不去?這跟微機的死機原理相似,大腦的思維進入死循環,卡住了。微機的正常運行方式是執行完A程序後就去執行下一個B程序,然後是C程序,再是D程序,如此不斷地運行下去,而死機時,程序不再這樣運行,而是在A程序和B程序之間不斷循環往覆。您可以做個試驗,像您跟朋友們聊天,一聊聊半天也不覺得累,很開心、很輕松,那是因為您一直在講不同的話。如果講相同的話,感覺就不一樣了。可以做個試驗,您去室外,看著天帶著表情專注地說500句“今天天氣真好!”您試試,感覺會很累,因為是枯燥的重覆。當一個人的思維進入死循環,就會很累,全身不舒服,坐臥不安,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那才是“困擾”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
所有精神出現問題的人,我都建議給他們用上營養素,以緩解壓力,穩定情緒,改善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態。使用營養素是進一步進行心理疏導的必要準備。前面提到的那位副處長睡眠很差,用上營養素後,在一周內就改善了,一般狀況也好了很多,然後簡單地進行了一次心理疏導問題就解決了。他現在很好,在做處長。還有一個孩子上高中二年級,失眠。失眠是很多精神問題出現的前兆或導火線,而且失眠會逐漸加重精神癥狀,而精神問題又可以反過來促進失眠,形成惡性循環。這個孩子晝夜難眠,搞得身體很差,身體越差對自己的學業越沒信心。每天在想:我這樣的身體能考上大學嗎?考不上大學我這一輩子不就完了嗎?算了,身體這麽差,就不上學了,可不上學這一輩子不更完了嗎?就這樣反覆地想,上學,身體不行,耽誤了自己的一生;不上學,自己的一生也毀了。上?不上?上?不上?使思維進入死循環,出現抑郁癥的表現。如前所述,失眠主要是營養缺乏問題,補充營養素,改善睡眠,再進行心理疏導。這種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解決了,最快的需兩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