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說書Show

EP6: P1中醫、西醫、營養學和營養醫學 /P2肝是“健康”的大總管

課程分享
收藏 ( 0 )
學習人數
6
本課程共包含影音共 20m 18s 及作業 0 份
申請加入

——健康的大總管

         一提起肝臟,我就為之肅然起敬,我無法用語言描述它為維護人體健康所做的貢獻,無法清晰而準確地告訴您它在維護人體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太重要了,以至於有人說一個好的肝臟。就是一個彩色的人生,一個不好的肝臟,就是一個黑白人生。我說肝不好就沒有人生。它是我們人體所必需的很多物質的生產基地,是我們人體的化工廠,負責解毒、垃圾處理,是全身運輸系統(循環系統)的維護者,而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們人體物質流和能量流的物流配送中心。您說重要不重要?

        地理位置上也可以看出肝的重要性,肝在哪里?在我們人體右側(圖14),大致位置是從胸骨下端(心口窩)向右劃一橫線,肝在這條橫線和右側肋緣之間。不是很多人生氣發脾氣後這個位置都不舒服嗎?正所謂氣大傷肝,就是這個位置。

        我們吃進的食物,要在胃、腸,尤其是小腸、大腸消化吸收,從胃、小腸、大腸吸收進來的營養物質首先要通過一條血管流入肝臟(醫學上管這條血管叫門靜脈,誰首先給這條靜脈血管起名叫門靜脈的不得而知,估計意思就是這條靜脈血管是各種物質真正進入機體的門戶。其實在前面講的內環境和外環境之間還有一個過渡環境,就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內的環境,這兩個部位的環境既不同於內環境也不同於外環境,過渡環境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從腸道吸收進來的各種物質通過門靜脈血液進入肝臟,當人得了嚴重的肝硬化時,血液不能流過肝臟,就會導致大量的血淤積在門靜脈里,導致門靜脈高壓)。也就是說人體從腸道吸收進來的這些營養物質首先要流入肝臟而不是其它地方,即肝臟是營養物進入體內的第一站。

        為什麽是這樣?為什麽要先流入肝臟,而不是直接流入心臟,再輸送到全身?這有重要的意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進來的不單單是營養素,還有很多雜質。人體的消化吸收過程是這樣的:食物進入胃後,胃通過不斷地蠕動,再加上胃液里鹽酸、胃蛋白酶的作用,把食物磨碎成粥樣(醫學上叫做食糜),所以胃的功能就像是磨房的作用,把食物磨碎。如果您吃飯時,嚼得不充分,就會增加胃的負擔,容易鬧胃病。這些粥樣的胃內容物進入十二指腸,就跟從肝臟來的膽汁,從胰腺來的消化液充分混合,開始消化,一邊消化一邊向下走,進入小腸的其它節段——空腸、回腸,營養物質主要在空腸、回腸吸收,不管我們吃什麽食物,都要在腸道內把它們消化成我們人體能夠利用的原料,也就是說,吃進來的蛋白質(肉、蛋、奶)必須消化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澱粉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腸道吸收。蛋白質與氨基酸、脂肪與甘油和脂肪酸、澱粉與葡萄糖的關系就像珍珠項鏈與珍珠的關系。把珍珠一個一個串起來就成了珍珠項鏈,同理,氨基酸一個一個連起來就成了蛋白質,甘油和脂肪酸連起來就成了脂肪,葡萄糖連起來就成了澱粉或其它的糖,如糖原。也就是說,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分別是組成蛋白質、脂肪和糖的原料。但從腸道進入血液的除了這些營養素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如食品添加劑、農藥、細菌、病毒等等很多種類,一方面這些有害物質種類繁多,多到我們甚至無法想象,另一方面,有害物質的量也較大。這些東西不去除,如果流向全身,後果會很嚴重,甚至危及生命。肝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這些雜質,使營養素真正可以安全地被人體利用。您想想,如果肝的功能不好了,對這些雜質的去除能力下降了,您會不會出現問題?我覺得很多所謂的過敏都有可能是這個人的肝功能變差引起的。這就很有意思,就像肝和腸道是配合工作的,腸道負責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素,而肝臟負責對營養素提純。

        肝不僅對營養素提純,而且還是很多維生素貯存的場所,也就是說肝是維生素的倉庫。肝是維生素AKB1B6B12、泛酸、葉酸最多的器官,是維生素AEKB12的倉庫。所以肝本身的營養就非常豐富,我以前經常建議我的朋友多吃豬肝,現在也不敢再建議了,因為經常有人吃豬肝後中毒,這主要是瘦肉精或其它的一些物質的問題。另外,很多維生素要想在全身應用,首先要通過肝的進一步加工,把它們變成活性形式後,才能被全身的組織細胞利用,比如煙酸(維生素PP),要在肝內先轉變成輔酶和輔酶後才能被利用;泛酸轉變成輔酶A;將維生素民轉變成它的活性形式,把它焦磷酸化;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也是在肝內進行的。因為輔酶A是人體蛋白質、脂肪、糖等等眾多代謝中普遍使用的輔酶,所以單純輔酶A,這個B族維生素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出問題,您的身體的代謝就都亂了,您就受不了。

 您對肝有什麽感覺?它是不是您身體里營養素的管理者?

營養醫學與中醫

 前些日子網上熱論要不要取消中醫,害得衛生部的官員都站出來為中醫說話。朋友們,中醫千萬不能取消,中醫的很多方面比西醫先進得多,比西醫有價值得多。

 首先說幾千年來,中醫藥一直是人們通過長期實踐而積累起來的經驗,所以如果哪個方子有效,那肯定是真的,肯定很有研究價值,甚至可能為醫學的研究和發展提供指導性的方向。中醫理論是建立在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上的,比如陰陽學說,這不就是哲學中的矛盾論嗎?所以我私下認為中醫理論只是一套符號系統,是跟人體癥狀、體征和中藥相對應匹配的一套符號系統。這樣說可能很費解,我的意思就是中醫的這套理論可能跟一個人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愈過程沒有必然的聯系,雖然表面看上去很符合的樣子。舉個例子,看到一個人的舌苔發白,中醫就診斷了是中焦的寒濕,這可能就跟您用眼看遠處的大山一樣,您一睜眼就看到大山了,一閉眼就看不到了,所以表面上您的眼跟大山有直接的關聯,您完全可以把這種關聯解釋成那座大山是眼睛產生的,因為一睜眼它就有,一閉眼它就消失了嘛,或者您也可以解釋成是您的眼皮把那座大山給蓋住了,因為如果眼皮不蓋住大山,您的眼睛怎麽會看不到大山呢?您這樣的認識會在您不斷地看東西的過程中得到印證,您會充分相信您的眼睛是萬能的,因為其他人、樓房、樹木都是您一睜眼才看到的,都在充分證明您的理論是正確無疑的。但遺憾的是,它不是正確的。雖然表面上貌似的相對應、相關聯。

 中醫理論我認為就是這樣一套符號系統。有很多人期望中醫有大發展,沒有理論的突破,中醫就不可能有發展,而中醫理論因為它是一套符號系統,因此它不可能被突破,一突破,整個理論體系也就散掉了。我這樣講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只是自己對中醫的一點極粗淺的感覺,說出來只是為了給您提供一個不同的思路和視角來認識中醫。

 當我看到用中醫的方法很好的解除了一些患者的痛苦時,我感覺到中醫有它博大精深的一面。它是很值得我們去仔細研究的。其實在中醫里蘊含著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哲理:自然是大道,取法自然才是最有境界的。而中醫正是取法自然的典範。比如中醫的整體觀,在任何時候都是有境界的都是恰當的。

 中醫要想實現大發展,就一定要有理論的突破,要看清中醫的本質,只有這樣才會看清中醫的發展方向,否則您都不知道從哪里入手。筆者對中醫本質的問題也有一些思考,說出來給您作個參考。我認為中醫的本質其實就是營養學。您看看中藥由什麽組成?植物、動物的屍體、還有就是礦石,搞一鍋水,把這些東西放到里面煮,您說能出來什麽東西?這跟您熬魚湯、雞湯、骨頭湯有多大區別?沒區別,中醫最講食藥同源。中藥湯中不過就是一些營養素,即使有其它的東西,也不是人體需要的,因為人體只需要營養素。但中醫這種營養學是不徹底的營養學,和前面提到的高級補品是一個道理。人參、蟲草、鹿茸、蜂膠等等這些所謂的高級補品也是中藥,既然高級補品存在三大缺陷,那麽毫無疑問,中藥也存在這三大缺陷。

 第一就是營養不均衡。營養貴在均衡,只有均衡的營養才能讓它們的效能達到最大化,但一副藥不可能給我們提供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即使能提供,也不會是均衡的,因為您要相信,世界萬物中的營養成分多少都是按人家自己的需要成長的,而不是為了補您的身體而生長的。第二就是成分不明,一副中藥有沒有B族維生素呀?有沒有維生素C呀?有沒有維生素E呀?是不是搞不清?第三用量不足,即使有,有多少B族維生素呀?有多少維生素C呀?我需要800毫克的天然維生素E,這一副藥能給我提供嗎?是不是不能?所以您才會看到很多人用中藥治病時,就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吃藥時,就好些,一停藥,就又不行了,顯然是用量不足。

 正是上述三大缺陷限制了中藥的療效,所以中醫一定要向正確方向發展,從不徹底的營養學轉變成徹底的現代營養學。記得我剛走進醫科大學的校門,就聽到主席的一句話——中西醫要走結合的道路。我聽了之後就為主席發愁,這怎麽辦呀,中醫、西醫完全是兩個系統,它們的形成背景。理論體系完全不同,毫不相關,這可怎麽結合呀,西醫院校的學生學英語,中醫院校的學生學古文,這個東西比英語還要難學很多,西醫是以組織學、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為基礎的,而中醫是以陰陽平衡等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相差太遠了。

 忽然有一天,我明白了中、西醫是可以結合的。我是西醫院校的一名學生,有一天,我問一個同學,我們宿舍的老三哪兒去了?他告訴我說:中西醫結合去了。我一楞,就問:怎麽中西醫結合去了?原來是去中醫學院找了一個女朋友!事實上,今天看來,中醫和西醫是可以結合的,而它們的結合點就是營養醫學。

 西醫發展到今天我認為已經偏離了它所應該遵循的發展方向,您沒有發現嗎?臨床上各種所謂新特效藥層出不窮,但能治愈的病卻不多。除了細菌感染和缺鐵性貧血之類能100%治愈外,其它疾病能治愈的好像就不多了。病真的這麽難治嗎?不是,是因為沒有遵循正確的方向。如果按照正確的方向去治療,我們身上所有的疾病幾乎都能治愈,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這樣的被人們認為的不治之癥。而這個正確的方向就是營養醫學。

 西醫要想走正確的方向,就要回到營養醫學的軌道上,中醫要想大發展,也要走營養醫學的路,這樣,中西醫不就結合了嗎?而它們的結合點就是營養醫學。如果您今天就開始從事健康產業,走營養學的道路,您知道您是多麽幸福嗎?中醫和西醫要想真的相結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可能要經歷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是幾十代人的努力,為什麽這樣說,中醫走營養醫學的道路並不容易,因為這要打破中醫理論原有的框架,這對於從事中醫工作的人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所以難度在他們的大腦里。而西醫想回歸營養學,這個震動不亞於人類毀滅多少次,因為世界上所有的藥品生產商、經銷商、醫院和醫生這是四位一體的利益共同體,想讓他們放棄現在的這條路,就會有不計其數的人破產、失業,不計其數的人利益受損,更可怕的是世界上還有多少支持今天醫學發展方向的研究人員在搖旗吶喊推波助瀾。所以中西醫相結合的日子雖然很美好,但還是遙遙無期,而從事營養醫學的您,今天已經站在了這個結合的點上了,您是不是很幸福?您的事業是不是非常有遠景?您不知道您已經領先別人多少代了。

 您一定要知道,這本書給您講的可不是一般的營養學,我不會去跟您講吃西紅柿有多少好處,您會從中獲得多少維生素C、鈣、番茄素等等,不會去跟您講吃一個雞蛋會給您多少蛋白質、多少B族維生素等等,所有這些話題都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您說的是今天的西紅柿還是20年前的西紅柿?是今天的雞蛋還是20年前的雞蛋?您說的是產自北京的西紅柿、雞蛋?還是產自雲南麗江的西紅柿、雞蛋?您說的是籠養的雞,還是自由雞產的蛋呀?是不是都不一樣?所以沒有意義,這本書告訴您的不是一般的營養學,而是營養醫學,將營養學和醫學的知識相融合而發展出來的,通過飲食調整和營養素來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當然也包括人們平時的健康維護,是醫學和營養學的終極發展方向。

 跟您聊到這里我就有一點心滿意足的感覺了,因為我把我最先想讓您知道的東西都交待了,我們不得不吃營養素,營養素是用來維護我們健康的,是用來治療我們身體里已經有癥狀或還沒有癥狀的那些疾病的。用營養素來維護我們的健康是最正確最根本的一條路。

筆記章節